Wednesday, January 10, 2018

班台·我的远方她的家乡


闲来无事,把零碎的片段串成Vlog,素质不怎么好,勿怪。

2D1N In Pantai Remis 班台的2天1夜之旅




她介绍自己是班台人的时候,我立马记住这个地方,因为我从来都没有听说,也因为它让我联想起我长大的家乡。我曾google search 它确切的位子,希望在日后环岛可以编排进行程里。当然,还有一小部分是想看看朋友们成长的记忆。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发现自己有这样一个期望,只要朋友们稍微提起自己的家乡,我都有冲动想去看看。小镇风光对我一直存在着非常大的吸引力,但能对一个陌生的城市有感情,多半是因为人。

当她兴致勃勃邀请我到她家乡的文化节走走,我从她眼里看出一股炽热,如同困乏的孩子看见摇篮。是啊,家乡都是我们初生的摇篮,即使看尽了外边的花花世界,终究还是想回到躺在摇篮里,听妈妈温柔地哼着歌儿,吹风入眠的那个下午。但,在炽热间我又看出了另一种矛盾,她害怕我们会不习惯她摇篮。对我而言,无论是繁华的摇篮,还是棉布裹着的摇篮,都是独一无二,如果不躺下去,就不会知道睡在其中是什么感觉。

拐过几个弯,她开着车指着以急速掠过的路牌“Pantai Remis”,说快到了。差不多3小时的车程,我们来到了她的城市。最先经过的是她的中学,Dato Idris,正门口旁设有一座水槽塔。柱子看起来脏脏旧旧的,楼梯连扶手都没有,空旷的建筑随时都可能倒塌。她笑说,中学时期曾一大班人并排走上顶照相,我仿佛看见摇摇欲坠的楼梯上站满了人,在风中震了几下。

那是一个宁静的小镇,商家不多,更多是民宅,由大路边往内延伸。有的民宅已经装修成现代石砖屋,拉起篱笆按上电动门,有车房有院子,一间接着一间排列,排与排间铺上发亮的泊油路。但我们并没有走上平稳的泊油路,而是拐入一条隐藏在草丛间铺满小石子和沙的小路,不留意还真的不会发现入口。两侧只有三两间单层屋子,半石砖半木板,没有庭院,也没有车房。车子随意停在屋旁,下车走两步就到了大门。大门开得大大的,门扇外开贴紧墙,炫耀着少见的太平,也暗示着外来的客人有多珍贵。

屋内没有吸睛的装潢,一橱一桌几张木式沙发就是全部,但胜在够宽敞。地板没有铺上什么大理石或陶瓷地砖,仅仅只是最原始的石灰地板,经几代人以脚板磨平之下竟也呈现出光滑的一面。初来报到,我们一行4人站在门边略显尴尬,一一对她介绍的家人说声好,就被领到厨房去。绕过供养神像和祖先牌位的神龛,有条通往厨房的走廊,路过几扇紧闭的房门。厨房那儿,又是另一个宽敞的空间,中间的圆桌摆着几道家常菜。

普普通通、简简单单的新村型旧式祖屋,就像她奶奶准备的家常菜一样,不需要太奢华,入口的味道刚刚好。我很喜欢这样的气派。(谁管你喜欢呢)

饭后她给我们介绍了家里的几个地方,像是养殖鸡鸭的鸡寮、小时候打羽毛球的空地(现在用来堆放杂物)、屋檐下的水井,也在我们的起哄下示范打水。没办法,我们是城市里生活的小孩,可惜当下我忘了表态想体验打水。她开车载我们经过油棕园,来到叫五湾的海边(据说那边有7个湾)。那儿有抓沙虾的特色,她先下去给我们示范。我们这些外乡人啊,就站在树荫底下乘凉远远地观察她。她上来时,手里握着一大一小的沙虾,老实说我还真没有看过长成这样粒状的虾。她又下滩去了,同行的友人没有想跟上的意思。我不管了,我毕竟也是沿海长大的孩子,哪里会抗拒阳光和海浪。我拉高裤管追上去,说想体验一把。她也没拒绝,教我在浪打上沙滩时把双手插入沙内,感受到粒状后一把捞起。我们两个就这样在大太阳底下弯腰抓沙虾,浪打得有点高,拉高的裤管还是给弄湿了,但粒状的感觉却深深地刻在指尖的记忆中,飘着淡淡的海水腥味。

傍晚时分,我们从他处回来赶夕阳,专门看夕阳的海滩直接就叫做“夕阳”。我们走过地面洒满渔网的鱼寮,来到一条往海面拓展出去的走道,那儿看夕阳最美。即将沉入地平线的夕阳不刺眼,赤眼望过去竟有些柔和,清楚照耀出海面粼粼线条,好像布纹一样交织着。走道没有栏杆,我把相机抓得稳稳的,深怕一不留意就摔到底下去。她说这底下有小小的螃蟹,有人会特意下去抓,可看着灰似泥沼的沙滩,我们谁也没有想要下去的念头。

我们去了直民华小,也是我们开始这趟旅程的重点,班台文化艺术节。而整个艺术节呢,我们的重点又放在吃的摊位而已。五个人就花掉了100块买两本固本,然后全部用来买食物医肚子。舞台的表演没有停过,但我全程没什么留意,只是专注于眼前的食物,直到临走前一伙人才在里面绕了一圈。

晚上总是最放松的时刻,我们买了一点啤酒,搭配着我带来的桌游下酒。玩时气氛很好,大家都给足我面子和反应。不过啊你们不知道,其实我想要的不是玩游戏的热闹,而是彼此的聊天时间,交换心事,让我更了解你们,也让你们更了解我。或许我不该带游戏过去的,又或许我应该学着不靠游戏社交,又或是我该找出如何与尴尬共处。但不得不否认,那个晚上我还是享受其中,至少我珍惜过大家还在的时刻。

我还会再回去看看。


隔天晚上我们就离开了,短短周末休假还真在眨眼之间就过了。友人的车奔驰在南北大道上,车内播放的歌有我喜欢的轻快节奏。可是啊,心情完全雀跃不起来,仿佛被灌了铅扎扎实实地沉在海底下。是的,这趟车程之后, 我没有把握什么时候再见。他们是我的同事,因为一起共事而结缘,但陆续的离开也将会拉远彼此。窗外飘着细雨,模糊得让我有点看不清。

“找些话题来说吧。”我说。
“你想说什么呢?”友人问。

我舍不得你们,我们还会有下一次的旅行吗。

我想说,不过最终只得一阵沉默。我原本想在下车前给大家一个拥抱,最终只简化为一句再见。我一直以为是自己不善于表达感性,后来才发现我是在害怕,害怕自己自作多情,害怕对方的回应没有达标。垫高枕头想了又想,终于也想通了。不是每个人能表达清楚,也没必要时时表达清楚,隔雾看花的若隐若现是一种美丽,遗憾也是另一种延续。从他们约我一起出游的那刻起,不正是放在心上的表现吗?

心情愉快。

你也别理我那丝丝缜密、胡说八道的心情了,这真的是一篇游记,记录下我认识的,一班好人。